以下内容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【埃米编辑SCI论文润色】。关注微信公众号,写作投稿更容易~如有论文润色需求,可以联系我们哦~
你可能听过他的名字。
Edward H. Sargent是电子与材料领域的巨擘,发表论文无数,Nature/Science正刊论文多达40余篇,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卷王。
但你知道吗?这位大神也会在早餐时反思“论文到底怎么写才好”?
他将多年带学生、投稿顶刊、与评审过招的经验,总结成10条写作建议,刊登在《Matter》杂志上。
今天,我们为你完整整理这篇干货,希望你在下一篇论文写作中也能更从容、更出彩。
作为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,Sargent教授尤其重视科研过程中的“输入”和“输出”阶段。
中间的部分——文献调研、实验、数据分析等,这些定义研究本身的环节——通常由学生和博士后承担。
★ “输入”包括设定研究目标,通常是一个应用目标,同时伴随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,这个问题的解决又会启发新的设计,进一步推动实现应用目标。
在这个阶段,他会就学生的项目愿景、策略和计划提出建议,并召集一个小型团队,对学生的研究目标、假设与路径进行反复的迭代式讨论与评估。
★ “输出”——正是将研究成果传达给他人的过程,也就是撰写并投稿论文。本文,正是关于这个“输出”过程的写作心法。
1 Sargent教授写论文的10个技巧
1) 从“图”开始,正向可视化
“写论文前,先画出你理想中的figure set。”
论文写作的最佳起点,是你希望最终在论文中展示的一组图表。
你可能还没有所有这些图,但你心里知道哪些图能最有力地讲述你的故事。
这些图是你论文的逻辑支架,通过这些图,你会明确出来还缺什么实验和分析,哪一步还没讲通。
用Sargent的话说:“figure set中未完成的部分,就是你论文的关键路径(critical path)。”
2) 先写逻辑大纲,不写大段文字
动笔前,先做逻辑骨架:用bullet或流程图把论文的逻辑走向梳理清楚。
多次和同事、导师交流这个大纲,获取大量反馈。
比起“憋大招”式地猛猛写全文,更高效、也更容易改。
“你越早反馈越多,越能少流泪。”
3) 最好的叙述几乎从不按真实时间线展开
研究工作的顺序并不一定就是最佳的叙述顺序。
★ 你做实验的顺序是这样的:想法→实验→失败→再想法→误以为成功→结果其实是伪象……现实中的顺序往往混乱。
★ 写作时要关注讲故事的逻辑:什么信息先讲、什么后讲,怎么讲清楚。不要照搬实验流程,而应组织出一个清晰有力的叙述。
一篇论文,应该是逻辑清晰、故事顺畅的。
4) 尝试把失败写进论文
很多草稿一开始就跳到“我们发现XXX材料创下了新记录”的结论,但其实早期尝试通常是失败的,这些失败是你创新的背景。
揭示“合理尝试失败”的过程,更能凸显你研究的价值和非平凡性,同时帮助揭示此前被忽视的机制,并通过创新解决这些问题。
这种结构也给论文赋予了“故事情节”:从挣扎和失败开始,通过好奇心驱动的研究,最终实现创新性突破。
这样能更好地衬托你的创新成果。
5) 用语言标示你的原创贡献
区分已有文献的内容(通常使用过去时)和你自己的贡献(通常使用现在时),或用段落转折等方式来突出这个分界点。
通过语言上的清晰转换,让读者知道:从这里开始,是你的创新,避免让读者误以为这些是已有知识。
6) 确保你的研究目标与贡献相称
问题和成果要匹配:不夸大、不虚弱、精准表达。
如果你研究的是一个小问题,就不要假装它能解决一个领域的重大挑战。
聚焦一个明确的问题,展示你带来的具体进步。
如果你说的问题是“全球每年排放390亿吨二氧化碳”,那你的解决方案(研究成果)最好是在论文结束时能实现碳中和;而如果你指出的是“钙钛矿电池的衰变机制尚不清楚”,那你得给出清晰的理解。
7) 达到90%完美就投稿!别等到100%
不要为了追求“完美”而无限期地拖延。
审稿人总会要求你补充内容,但你永远猜不到具体是什么。
如果你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工作,不妨先投稿。
预留一点改进空间,就给了审稿人一个“可以有所作为”的机会,能提高稿件接受率。
投稿的目的不是交一份完美作品,而是开启与专家的深入对话。
即使你觉得已经完美,审稿人也不会这么认为。
Sargent引用了一句创业名言:“产品的目的,是拿去给客户看,从客户反馈中得到你真正要做的产品。”
论文也一样,审稿人不是敌人,而是共同完善作品的合作者。
8) 用“提升论文”的视角解读审稿意见
审稿意见有时语言尖锐,但几乎总包含改进建议。
如果审稿人误读了你的论点,不要抱怨他们“没看懂”,而是要反思你哪里没写清楚。好的写作应该让误解的可能性最小化。
即使是看似负面的评论,也隐藏着你能改进表达或补充解释的机会。
关键不是“和审稿人争”,而是想:“我的原文为何让审稿人产生了这个误解?我能否写得更清晰?”
9) 写好Cover Letter:不重复摘要,要好看好懂
编辑通常会认真读投稿信和稿件本身,所以不要重复内容。
很多作者把Cover Letter写得像重复了一遍摘要。
Sargent不这么干。他建议:
★ 投稿信应该更生动、更概览性;
★ 最好附一个图或表,突出你取得的量化突破。
他还建议在Cover Letter中推荐10~12位审稿人,并且不排除任何人,强调“让最懂我的同行(包括直接竞争对手)来审”,这既显示自信,也往往带来最优质反馈。
同时要注意推荐人选的多样性:理论/实验/系统视角的多元,也包括地域、性别、职业阶段等方面的包容性。
10) “听我的建议,别学我的样。”
Sargent教授最后谦虚地说:“我们组的论文,也没做到这些全部。过去24年里,我写的很多论文中可能既包含上述做法,也违反了其中的一些。我写下这些,不过是一次夏日早餐的随想罢了。”
写作观念是会发展的,我鼓励大家形成并不断修订属于自己的学术传播哲学。
希望这篇短文能激发导师与学生之间、同事之间更多关于“如何写好论文”的交流。
Edward H. Sargent的这10条建议,不只是教我们“怎么写”,更像是在教 “怎么思考、怎么讲故事、怎么面对评论”。
希望我们能从中悟到适合自己的写作哲学,也能写出属于自己的顶刊文章。
你赞同Edward H. Sargent教授的所有观点吗?
扫描下方二维码,关注【埃米编辑SCI论文润色】微信公众号,获取更多SCI论文写作资料,回复“礼包”,免费领取100+写作投稿资料包和投稿问题30问。
参考资料:
[1]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matt.2022.09.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