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于美国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– Madison
SCI论文英语润色专家,SCI润色,论文润色
周一至周五
inquiry@aimieditor.com 9:00-18:00

学术资源

埃米主编
研究生读文献,怎样才算真正读懂了?
读文献,文献阅读,论文润色,英语润色,埃米编辑

以下内容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【埃米编辑SCI论文润色】。关注微信公众号,写作投稿更容易~如有论文润色需求,可以联系我们哦~

很多人初入科研时,都知道读文献重要,一开始查文献,CNKI、Web of Science、Google Scholar关键词一丢进去,出来几十篇文献,结果发现一篇都看不下去,严重受打击。

那么,文献到底要读什么,读到什么程度,才算真读懂了?

1 首先搞清楚,读什么文献

在开始大量阅读之前,比较忌讳毫无章法的逮啥读啥。

最有效的方式是先扫一遍该领域的综述(Review),例如3~5篇近三年的综述,优先看 方法类、应用类、挑战/趋势类。

一篇好的综述文章,通常能帮你完成这些任务:

◆ 梳理该领域的研究背景与发展脉络;

◆ 总结主流方法的优缺点;

◆ 列出常用的数据集、评估指标、核心作者与代表性成果;

◆ 指出当前的挑战与趋势。

基于综述中提到的方法名称、模型结构,常用数据集,重要作者等掌握重要关键词。

然后从综述里面的经典文献和引用链条,可以进一步拓展出10~20篇原始研究论文,找到那些被反复引用的奠基之作读下去。

顺着这些引用链上下延伸,从中心扩展到周边,读完这一轮,基本可以构建起一个较为清晰的知识结构了。

2 怎样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

是否读懂,不是看你是否“看完了”,而是看你是否能转述清楚这篇文章的完整逻辑链条。

以下几个维度可以作为判断依据:

1) 能讲清楚这篇文章解决了什么问题

◆ 这个问题在领域内属于什么级别的挑战?

◆ 与已有研究相比,它新在哪里、难在哪里?

2) 能复述出文章的核心方法和思路

◆ 具体用了什么技术路线?是否提出了新模块、新算法或新假设?

◆ 如果是改进方法,它是在哪个已有框架上改的?改动在哪里?为了解决什么问题?

◆ 有没有画出逻辑流程图或结构示意图辅助理解?

3) 能解释文章是怎么验证其有效性的

◆ 用了哪些数据集?设置了哪些对比组?

◆ 实验指标是否支持作者的结论?有哪些趋势或现象值得关注?

◆ 消融实验有没有揭示方法的关键组成部分?

4) 能评价这篇文章的贡献与局限

◆ 方法是否具有普适性?在什么场景下效果好?

◆ 有哪些假设可能限制其适用范围?是否有未解决的问题被提及?

每读一篇文章,可以选择用Excel或者思维导图等进行总结,包括文章的研究目的、技术路径、实验设置、核心结论。

把不同论文按主题、方法、问题类型进行归类。

对比不同研究之间的异同,思考是否能组合、借鉴、批判、拓展。

起初可能会看的比较慢,但读懂10篇总比茫然刷过50篇有用的多哦。

3 总结:四个读懂文献的标志

1)能画出文章的研究流程图;

2)能脱稿讲清楚文章的研究逻辑和贡献;

3)能将文章放入领域整体脉络中理解;

4)能提出这篇文章对自己研究可能的启发或问题。

如果这四点你都能做到,那这篇文章可以说你已经真正“读懂”了。

不是走马观花地看,而是带着问题去读,有逻辑地读。

 

扫描下方二维码,关注【埃米编辑SCI论文润色】微信公众号,获取更多SCI论文写作资料,回复“礼包”,免费领取100+写作投稿资料包和投稿问题30问。

阅读(11) 2025年07月31日
© 2018 — 2024 武汉埃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